有一位老人,常住英國卻不忘家國,一生輝煌卻謙遜儒雅,他就是單聲。
出生于1929年的他,正逢民國亂世。父親是當時有名的律師,才華橫溢,卻從不向反動勢力低頭。他經常對子女們說:“我什么都能做,就是不可能做漢奸!”就是這樣的愛國精神,使得年幼的單聲耳濡目染,心火燃起。更是造就了他如今雖身在海外,卻始終心系祖國的重要根本。
電影中,單老口述著自己在法國求學以及在許多國家生活的經歷,輕描淡寫地吐露跌宕起伏的人生。歲月雖然改變了他清秀俊朗的容貌,但賦予了他一份歲月沉淀的儒雅。一身西服,黑皮鞋,如雪一般白暫的短發被整整齊齊梳到腦后。皺紋爬滿了臉頰,使他看起來像一顆老槐,但那雙眼睛卻依舊純粹透亮,似乎看淡了一切,似乎又未曾去看,只是留著一盞熾熱的燈火繼續燃燒著。
單老的一生都在為國家而奮斗。從他赴法學習法律知識的那一刻,他便在心中決定,學好國際法,報效祖國。單老76歲時,在與溫家寶總理的座談會上,他終于有機會提出“統一法”,為之后通過的《反國家統一法》作了很大一部分鋪墊。為此單老欣慰道:“一個人在海外還能為國家做點事情是很好的。”
晚年,單老再次發聲。他將家中幾十年收藏的所有文物全部捐贈給家鄉—泰州。為此單老的大孫女曾今問他:“爺爺,到底是家重要還是國重要?”單老面容淡笑:“國家國家,先有國才有家。”單老將所有文物全部捐贈出,一件不留。為此泰州市政府特別申請建立了“泰州單聲珍藏博物館”來保護這些單老捐贈的文物,給家鄉人民共賞,更是對單老壯舉的贊美。單老及單夫人挽手同行于館內,那一件件精妙絕倫的古文物和一張張丹青墨韻靜靜置于陳列窗內,似乎在等待著人們了解它們的前生后世,更是讓家鄉人了解它們歷史的傳承。有人問單老為什么將這么多寶貝都捐了,單老說:“家中的孩子從小都在國外,不懂得寶貝的名貴,恐它們流向他處。不如交給祖國,留在家鄉,讓兒女們有時間回家看看,讓他們時時刻刻銘記他們是中國人,他們的根在中國。”
不僅如此,單老還建立了多所學校。他說活潑可愛的孩子是祖國的花朵,祖國的希望。是啊,傳承的燈火需要代代傳遞。
水波輕漾,京戲聲聲。一位老者坐在游船上,呷著一口香茗,望著船外的家鄉美景,聽著湖中心戲亭子里發出的聲聲京韻,口中氤氳著蟹黃湯包的香氣。他享受著家鄉迷人的味道,隱約中似乎看見他雙眼晶瑩的淚光劃過。
影片嘎然而止,讓人還沉浸在那一幕幕令人感動的畫面中。單老的多次發聲,每一聲都慷慨激昂,他用那盞年邁卻燒的依然旺盛的愛國心燈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燈。更多人加入了吶喊,聲音不再單一,單老從剛開始單聲部獨唱漸漸組成了一只龐大而堅實的合唱團。
單聲,像歌一樣的名字,他的聲音,他的精神終會被年輕一代所傳唱,所學習。而我們作為身在祖國,身在家鄉泰州的中學生,更要加入其中,努力學習,堅持夢想。希望有一天也能加入這樣的合唱中去,讓那慷慨激昂,催人奮進的聲音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,將這心燈傳遞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。